盛夏时节的二仙山比初夏多了份绚烂,林木茂盛,各色花儿点缀其中,山中的药草更好辨认,我们一起走进二仙山探秘隐藏秦岭深处的天然药库。
太白山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草本植物中。许多药用植物都有着有趣的民间传说。
“手儿参”植物名“凹舌兰”,块茎圆锥状,常分数个叉,白色,状如手掌,故名手儿参。手儿参有滋补强壮、补脾润肺的功能,与人参相似。相传人参原来生长在太白山,因被人发现后,连夜逃跑了。药王孙思邈闻讯后,立即带人追赶,一直追到长白山才追上了。药王下令将人参用绳倒绑双手,带回太白山。可回到太白山一看,只剩下人参的两只断手,从此以后,人参便在长白山落户,而太白山就只有手儿参了。
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等功能的鹿蹄草则相传是一只金鹿的杰作。
太白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的磅礴气势中孕育着太白贝母、太白米、太白茶、太白药王茶等以“太白”命名的重要药材。
太白米,又叫假百合,以小鳞茎入药。秋末采挖,晒干去壳备用。具有宽胸理气,止咳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胃气痛,胸闷,咳嗽,呕吐。
太白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岩石裂缝中,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能,是治疗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中药之一。
尖叶小羽藓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藓,从这种藓中可以提取重要的青苔素,其消炎作用不亚于青霉素。
太白山药王茶本无名草,系药王慧眼识得此茶命名为药王茶,灌木,高1-1.5米,花冠白色,多单生于顶枝,叶具柄长约1.5-3厘米,叶背面披白色长柔毛。生长在海拔2000~3400米的高山灌丛中或草地中。采而嚼之,神清气爽,以水煎之,汤色金黄,饮之甘绵,口有异香,安神益寿,调理胃肠,亦药亦茶。
“太白山上无闲草,满山都是宝。认得作药用,不识任枯凋”。 游一次太白山,就等于读了半本《本草纲目》,二仙山还有多少美景和宝藏等待我们继续探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