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小华山之称的香引山,位于远门口内十公里,属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台山景区。以峻、险、奇、秀而闻名遐迩,称着于世。
其峻,香引山有主峰两座,分南峰、北峰,南峰又分东中西三峰。峰间相距三百至五百米,石阶相连,峰如拔地而起的天柱,高则数丈数百丈,伟奇险峻、参天入云,小峰柱更是高低错落突如其来,近百之多,嵯峨峥嵘、千姿百态。峰顶建有庙宇,面积少则三五平方,多则七八平方。正如明代何景明写《太白山歌》中所形容“中峰迢迢直上天,瑶宫玉殿开云姻;千盘万折不到顶,石壁铁锁空高悬,阴崖皑皑积古雪、绝壑长松几摧折,鸟道斜穿剑阁云,龙漂倒映峨眉日”。
其险,主要是庙建百丈悬崖之上,庙下为万丈深渊。香引山南峰的东峰和中峰顶端各有三间庙宇,门前仅能站立三五人,主庙东山墙和北山墙坐落在百丈悬崖之上,崖壁齐如刀切绝不见凹凸之处,俗称“舍身崖”。北峰顶较为广阔,建有大殿六间,殿南下侧有宽约一米,高五米的石壁,人称“南天门”,是登北峰的必经之道,窄陡峡长,使人有两壁合拢之危感。大殿后拔地而起一小山峰,方圆约六米,高约三十米,顶部建有小殿一座,殿后竟是近百丈峭壁悬崖,置身峰顶庙前,俯瞰下望,无不使人头晕目眩,毛骨悚然。给人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之感。
其奇,主要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奇特的工艺佳作。沿北峰南行一千五百米的山腰处,有一高达三十米的“摞摞石”,由十多块石头由大到小,自下而上相摞而成。远望,像一座石雕宝塔,行人到此,无不驻足仰视,苦思冥想它的形成,感叹大自然的千奇百怪。沿南天门行约三四十米处,有一高二尺,见方四米,平光如镜的大盘石,上刻棋盘,石旁青松环绕,枝桠蔽日。放眼北望,一眺千里,其清雅奇妙之神韵,可与华山陈传老祖与赵匡胤对弃之情之景相媲美。
其秀,香引山山峰林立,幽谷含秀,奇峰险峻,山山相抱,重峦叠嶂,峰峰相连,山腰白云缠绕,使人恍如仙境一般。
正因为香引山如此惊奇秀美,慕名观光赏景者络绎不绝,对她的传说众众说纷纭愈传愈离奇神秘。
一说在宋代时眉县槐芽东堡有一个猎人,一生靠狩猎为生,一日进远门沟狩猎,遇一白色香獐,槐芽猎人一路跟踪,只见白獐在前,无论如何赶它不上,欲心歇息,香獐又在前不远出现,欲心返回,又追了这么多路程不想前功尽弃,直到天黑还未追上。这时猎人腰酸腿痛走不动路了,就在大石旁靠着歇息,不久就进了梦乡,梦中他走进了仙界,那里奇峰林立,殿宇遍布,紫气祥绕,经声回荡。猎人走遍了峰头殿宇,尽情欣赏了仙宫的雄伟壮观。正在兴头,忽有一人大喊“看什么,还不赶快回去叫人进来”。猎人受惊后梦醒,这时天已放亮,细细回味梦中一切,与眼前相比竟是那样相似,只没有了殿宇。猎人这才如梦初醒,那个白獐定是个“香仙”引他到此,是让他请人进山来建庙修殿。于是猎人赶回槐芽,逢人便说逢人便讲他的所见所闻,并邀集乡邻同去观览,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并相继筹粮筹款在那里建了一座座庙宇,后来人就把那里的山起名叫“香引山”。
又有一说是源于神麝之传说。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常住云台山的一位李姓道人,梦中有神灵相托,那神说,我是一只千年修炼得道的香獐,修炼之地在云台山南十多里处,那里不通路径,人迹罕至,望你按我所指方位寻找,并能在那儿建一庙宇,让人们传扬我的神功,言罢从一悬崖上一纵而下,李道人从梦中惊醒,次日天明,果见门外雪地留有香獐足迹,于是他便顺足印南行,正如梦中所见之处。找到了香獐跳崖之地(今舍身崖),举目四望果然奇峰崛地,壁立万仞,好一处绝妙的人间仙境。后来李道人依香仙所托在此建庙修殿,常年祀奉,并有香客时时敬拜,求福求名,颇为灵验,此山因此而起名“香引山”。
还有一说,相传吕洞宾劝曹国舅修道,由此经香獐引上太白山的,故此称“香引山”。
无论怎么说,美丽的地方总有美好的传说,有美好的传说,总会吸引人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