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下民间能工巧匠辈出,民间工艺品层出不穷,世代相传,延续至今,成为村、社产业的支柱和亮点,也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布艺
布艺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眉县农村妇女就常常缝制一些活泼的禽兽花卉和生活用品,美化和表达自己的愿望,后来逐渐商品化。最普遍的布艺品种有布老虎、刺绣小花鞋、花枕头、布艺娃娃、香袋、荷包,以及反面老年人以福、禄、寿为题材、儿童常用老虎、“五毒”等图案的布艺制作品等。多在集市、庙会、旅游景点、商店展销。布艺品造型简练,色彩明快,装饰性强,质朴优美,独具特色,很受城市人群和国内外游人喜爱。
剪 纸
又称“刻纸”或“剪画”,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叶、布、皮等片状材料,是农村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剪纸的内容多为花草虫鸟、人物、动物。农村一般在春节喜庆时剪刻,用作装饰,多用于门、窗、屋内墙壁、顶棚、炕围等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广受群众欢迎。
眉县横渠镇王宁,自幼得到祖母剪纸技艺的真传,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和实践,他的剪纸技艺已达到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程度,可以根据叙述边听边剪,花草虫鱼、动物、人物故事,在他手下一个个栩栩如生。他的千幅巨作“太白求雨”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赏,在陕西省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上,他的表演作品荣获三等奖。
面 花
又称“面塑”或“捏面人”。面花是一种面食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一种饮食文化。它是用面粉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和造型的小动物、小饰品,既好吃、好看,又能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平安的祈盼,是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民间艺术。至今,太白山下的眉县,周至农村盛行看孩子满月、过生日送囫联、蒸糕馍等习俗。
木 艺
太白山盛长木材、毛竹、藤条之类植物,为沿山一带农民制作农具,编织条笼提供了有利条件,素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山有宝,量力而行”的说法。
太白山下的眉县汤峪镇井沟村(现钟吕坪村),中老年人善做木杈、牛槅头(牛轭)。井沟戚家庄冯氏家族自清初以来就有做木杈的传统,这种技艺传给了该行政村的三个自然村,成为三个自然村农民的农家副业和经济来源。而用的杈齿,杈档正是太白山浅山中的落叶松、漆树、山槐、水楸等乔木和然子、林首、双善等灌木为材料。麦收前,沿山村中的中青壮年进山砍杈齿、打档子,砍栀头,割扫帚,割藤条,编担笼,在麦收前的槐芽、常兴集市上交易出售。井沟的木杈名誉渭河南北,楼观庵(旧称庵门)的编耱、拐弯牛槅头,屈刘堡、闫家堡(旧统称里班)的扫帚,刘家石的棍杖、杈把县内外知名。有当时一首顺口溜足以说明:
拐弯的栀头井沟杈,
刘家石老少剁杈把。
沿山担笼庵门的耱,
里班的扫帚摞成摞。
国家实行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政策后,进山砍伐林木得到制止,这一传统工具制作濒临失传。
——(文章来源太白山丛书之风俗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