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名由来已久,《尚书·禹贡》谓之“惇物山”,《说文解字》云:“惇者,物之丰厚也。”可见古人对其得天独厚的物产早有发现,以“惇物”名山。《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古今图书集成》、《关中胜迹图志》、《郿县志》等均有记载,而“太白山”之名最早见于《魏书·地理志》中,隋、唐后直一沿用至今。《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古时每年农历六月份盛夏之际,从关中平原上仰望太白山,白雪皑皑,银光闪闪,故而得名。
过去,人们以太白山气势岿然,风雨无时,仅在六月盛暑时,始通行人,俗呼“开山”。六月以外,雾雪塞路,人迹罕至,俗称“封山”。以至《水经注》有“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的近乎神话之说。今人已不受“开山”、“封山”限制,即可随时登山。“不得鼓角”、“疾风雨至”的说法,仅能说明山上气候变化无常。
太白山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是道教第十一洞天——玄德洞天,贵为华夏龙脊之巅,为世间最尊美大山的标尺。
太白山是中国境内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是我国南北方的天然气候分界岭,同时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一日揽尽南北景,千峰竞秀太白山,太白山地处华夏版图中央,四季皆美景,被誉为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和亚洲天然博物馆,堪称华夏山川之脉,九州自然之源,东方大美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