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催熟致富果
——眉县汤峪镇屈刘堡村“第一书记”陈超扶贫二三事
九月底的眉坞大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层林尽染的太白山脚下,成片成片的猕猴桃园子里,一个个毛茸茸的猕猴桃挂在茂密的枝叶下面,密密匝匝,仿佛向人们露出笑脸。
用心帮扶结出幸福果
9月 28日,在位于太白山脚下的眉县汤峪镇屈刘堡村,贫困户冯拴劳特意在自家猕猴桃园中采摘了一箱最大最好的果子,然后喜滋滋地递给来村头查看采摘情况的村“第一书记”陈超,“‘桃’书记,没有你,就没有这一园果子,这开园第一箱,你说什么都得收下!”只见陈超拿出一个尝了尝,又把箱子推给冯拴劳:“桃子真甜,质量不错,我吃一个。最近猕猴桃价格好,其余的你就都卖了吧!”
为什么开园第一箱猕猴桃,一定要送给“桃”书记?事情还得从今年 5月份说起。
进入 5月,猕猴桃萌芽抽枝,挂果园进入花蕾期,需要喷药防治灰霉病、黑斑病等病害。 63岁的冯拴劳看到村民都在果园里喷药,他忙不迭地配了药,给自家第二年挂果的两亩猕猴桃喷药。第二天早上,他遛弯时来到猕猴桃园,眼前看到的一幕让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一夜之间,嫩绿的叶子卷曲发黄,仿佛失去了生命,和邻家欣欣向荣的果园形成了鲜明对比。眼看一年的收成没了指望,冯拴劳蹲在地头,抱着脑袋,说不出一句话。这时,村里的“第一书记”陈超正好路过,查看情况后,立即联系县果业局的猕猴桃专家,通过手机发送猕猴桃园受损的照片,专家初步 判断是误施了小麦用的除草剂所致。如果不及时干预,猕猴桃可能会大面积减产。
为了减少损失,陈超驱车到县城请来果业局的猕猴桃专家,按照专家的指导,协助冯拴劳重新给果园喷药。此后, 陈超每天都到果园来查看情况。终于,在第七天的时候,发现原本病恹恹的果树渐渐有了生机,发黄的树叶也一点点褪去了“病容”。从此,冯拴劳见到陈超,就亲切地管他叫“桃书记”,因为,是陈超让他家一年的收成有了保障。 转眼到了九月,虽然冯拴劳家的果园挂果量偏少,但园里的猕猴桃个大味美,都达到了优果的标准。陈超说,尽管减产了三分之一,但老冯的两亩猕猴桃今年少说也能收入两万多元,老冯也就能脱贫了。
标准化种植鼓舞人心
两年前,时任太白山旅游区团委书记的陈超按照组织安排,到汤峪镇屈刘堡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深知,猕猴桃是眉县人的金蛋蛋、钱串串,是农民的财路、活路和出路,屈刘堡村有 5000多亩耕地,人均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 1亩多,如果让猕猴桃产业火起来、亮起来,那脱贫就会早日成为现实。因此,陈超以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和勇气,大刀阔斧,全面设计屈刘堡村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蓝图。
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必须先行。陈超争取资金,打通了一条长3公里、宽 4.5米的通村路,解决了屈刘堡村与毗邻的红崖头村多年来道路不贯通、信息不联通的问题,受到两个村群众的称赞。
发展产业,必须增强精品意识。两年来,陈超邀请县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和村上的猕猴桃种植能人,共举办培训班 10多次,为村民传授猕猴桃种植的技术和经验,村民的精品意识不断增强,对猕猴桃科学作务技术越来越熟悉,从2015年到 2017年,屈刘堡村猕猴桃单亩效益增加了一半,群众也尝到了标准化种植的甜头。发展产业,必须不忘贫困群众。屈刘堡村目前还有 80户 273名贫困群众,陈超对每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残疾人贫困户刘忠平行动不便,陈超为他争取到新轮椅,他终于可以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贫困户刘新怀和母亲身体不好,陈超一有空就去老人家里嘘寒问暖;今年 68岁的豆水莲常年独居,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倒塌危险,陈超为她争取到国家危房改造项目,如今,住进新房的豆水莲每次见到陈超,都拉着他的手,有说不完的话。
2016年,贫困户董格娃家失火,陈超得知消息后,迅速组织力量赶到董格娃家灭火,看到老人仅有的两床被褥烧了个精光,他跑回宿舍,把自己的被褥拿给老人,而他却盖着自己的衣服凑合了一晚。每次到董格娃家,老人总是留陈超吃一碗自己做的手擀面。
陈超还号召村里的致富能人和 21名党员,和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这样的帮扶体系,让群众之间更加团结,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更足,为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年多时间里,在陈超的努力下,村里的 7户贫困户住进了新房, 26户 94人脱贫, 9个村民小组全部通上了天然气, 21户88人因病致贫家庭、 16户 50人因残致贫家庭建立了健康保健保姆式服务,争取国家投资累计 350余万元,猕猴桃人均收入突破 1万元,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饱含着一名年轻干部的智慧、心血和对贫困群众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