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白山文化 > 地文生物景观 > 正文

眉县太白山宗教文化调查报告
2017-03-27 09:59:00   来源:    点击:

经过几个月的文献搜集整理和实地考察,使我们对太白山宗教文化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现依据文献资料并结合本次实地的考察情况,对太白山宗教文化资源的基本特点、历史地位、文化价值、社会意义和保护开发等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太白山宗教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现在的太白山主要是以自然风光独特而著称的旅游胜地,我们通过本次调研认为,太白山不仅是一座高深悠远,风光独特的自然风景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一座集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和民间信仰等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圣地,其在中国宗教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1、太白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太白山宗教文化产生的历史时期非常久远,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两千多年。早在汉武帝时期,史书就记载了太白山已有神祠并有大规模的祠祀活动的存在。在惜字如金的古代史书中,能够被记载的史实凤毛麟角,太白山的祭祀活动如果过没有数百年的积累在当时很难形成规模和影响并被载入史册的,由此可以推断,太白山初期的宗教活动应该远远早于史书记载的年代。中国的宗教文化名山绝大多属于佛教或者道教文化名山,因佛教是东汉时期传入中国,而道教教团的形成年代比佛教传入中国还要略晚一些,因此,国内各个宗教文化名山中,其宗教文化形成的历史很少有早于太白山者,据此而言,太白山宗教文化是我国最古老的宗教文化渊源之一,其形成和传播历史非常悠久。
\
2、太白山宗教文化多元并存,积淀深厚
由于太白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构造,使其形成了多种宗教文化共聚一山的独特宗教文化景象,在国内虽有两三种宗教文化共聚一山现象,但像太白山这样四五种宗教文化共聚一山的情况非常少。太白山宗教文化最早起源于民间信仰性质的太白神信仰,后来随着太白神祈雨灵验,受到朝廷的分封并纳入了国家的祭祀体系,这样一来太白神信仰就由民间信仰上升为具有官方色彩而脱离了民间信仰体系,而当时的国家祭祀体系属于儒家祭祀礼仪文化。
道教文化遵循道法自然的准则,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并形成了相关的洞天福地理论,其对自然环境是否适合修道极为重视,而太白山的天然地貌与自然景观都非常符合道教文化的理念,是一处非常理想的修道之所,因此,道教文化将太白山确立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一洞天。自从道教进入太白山以来的两千多年,虽然道教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楼观道、八仙道到全真道的兴衰起伏过程,但太白山道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不绝如缕,绵延至今,始终是全国道教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太白山道教文化遗存中积淀了不同时代的道教文化信息,太白山下有楼观原,山上有老君洞、青牛洞和与老子有关的早期道教文化信息。
八仙文化是唐代前后道教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太白山钟吕坪等地,存在大量有关道教八仙的文化信息,从有关钟离权、吕洞宾和韩湘子等八仙成员的文献资料来看,他们的修行和弘道活动的确与太白山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说明在隋唐五代时期太白山道教文化非常繁盛。宋元以后,作为道教文化复兴者的全真道再次将太白山作为重要的发展基地,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有关全真道的碑刻和法器。至今,太白山道教依然由全真道龙门派的道士维持和守护,也正是因为有他们代代相继的努力,太白山一直被作为一座道教文化名山而著称。
\
佛教文化进入太白山的时间与道教几乎同时,首先是因为太白山地处由西进入关中平原的主干道边,从南北朝到隋唐期间,不管是去印度求法的中国僧人,还是大量从印度和西域来华传法的域外僧人,其进出京城长安前要经过太白山边,作为对山水情有独钟的僧人无法忽视太白山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将太白山作为其修行落脚之处,因此在太白山也有大量相关的文化信息,如唐代有专门描写隐居太白山胡僧的诗词,有达摩洞,还有中山寺中有关玄奘的佛教造像等宗教文化遗迹。
此外,根据《高僧传》记载,在历史上发生“三武灭佛”的特殊历史时期,有大量的僧人从长安逃到太白山躲避“法难”,大批高僧带领他们的徒众来到太白山隐居修行,弘传佛法,使太白山形成了关中地区除终南山之外的又一个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其中有些僧人在法难过去后继续回到了长安弘扬佛教,但也有一批僧人就长期居留在太白山。三次灭佛活动分别为北魏太武帝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始灭佛,至其驾崩,废佛时间共六年。北周武帝自建德三年(574年)始,至其驾崩(578年),灭佛时间共五年。唐武宗自会昌二年(842年)开始灭佛,至其驾崩(846年),灭佛时间共六年。虽然每次灭佛活动持续时间只有数年,但每次都会促使一部分僧众逃往太白山,而且从第一次灭佛活动到最后一次前后共计四百多年,在这期间,太白山始终作为关中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基地存在。在当时,太白山曾经是一座名扬天下的佛教文化名山。到今天,太白山佛教文化虽然已失去当时的盛况,但在中国佛教界,太白山仍然有其特殊的宗教文化地位,依然是很多僧人参访修行的重要名山之一。
\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发现,根据现有的各种宗教文化遗存信息来看,太白山的佛教和道教虽同山而居,但他们相互之间也有一条比较分明的界限。东边从远门口进山到钟吕坪再往山顶行进的山路沿线主要是道教文化遗址,西边从营头镇入山向上去山顶沿途基本上都是佛教文化遗址,虽然现在有些佛教寺院由道教人员管理,但其名称依然是佛教寺院。这说明在过去佛道教两家虽然共住一山,但在小范围内它们还是有一条明显的界限,即东边道教,西边佛教。从目前的能见到的文化遗址的数量和体量来看,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在太白山的势力旗鼓相当,这对长期以来大家认为太白山只是一座道教文化名山的观念,应该有所改变。

3、太白山宗教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太白山宗教文化最早始于太白神信仰而形成了的民间信仰文化,后来,随着朝廷政府对太白神的分封而使其由民间信仰转变为官方祭祀系统,太白神信仰的影响范围也从太白山周围各县逐渐扩散到陕西全境,甚至最后扩散到乃至甘肃、河南和山西境内。太白神信仰的发展历史经过了一个由民间信仰到官方祭祀,最后又回到民间信仰的过程。
太白山是道教的第十一洞天,而且从道教典籍描述的各个洞天的范围来看,太白山属于其中较大的洞天之一,太白山洞天包括了太白山方圆五百里之地。因此,其在中国道教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太白山因其在几次法难的特殊历史时期成为佛教僧众的避难所,也因此形成了关中地区重要的佛教传播基地。每次法难之后朝廷想要恢复佛教文化时,都会派人到太白山来寻找和礼请在这里避难和修行的高僧到去长安住持弘法。依此而论,太白山佛教文化曾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
(二)太白山宗教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1、太白山宗教文化是中国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是历经上下五千年发展而成的古老文化体系,在这个文化体系中,宗教文化始终是其主体性构成要素。中国宗教文化,经过了从远古的人神共居到氏族首领崇拜,再到后来的天帝崇拜和山川神灵祭祀,这些都属于前宗教文化时期。在此之前,宗教文化和其它社会文化浑然一体,难分彼此。直到汉代前后,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道教组织的兴起,明显有别于其它社会文化的现代意义的宗教文化在中国出现并盛行。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逐渐形成了儒释道三教文化为主干,其它文化为补充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直到清末民初之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因此,中国传统社会两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宗教文化发展的两千多年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太白山宗教文化始终与中国宗教历史文化同步发展。

太白神信仰是我国早期山川神灵信仰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早期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南北朝到唐代佛教经历“三武灭佛”的几次特殊的历史时期,太白山就成为佛教僧众的避难所,随着法难结束,太白山又成为向京城长安输出僧才的佛教文化基地。可以说太白山见证和承载了中国道教和佛教文化兴衰起落的整个过程,太白山宗教文化的发展过程与中国宗教文化发展同程共步,同频共振。太白山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宗教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2、太白山宗教文化是当地群众信仰的重要依托
太白山宗教文化最早的起源是当地人们基于山川神灵崇拜而形成的民间信仰,是太白山周围的人民群众自发地将太白神作为信仰对象予以信仰和供奉。也正是因为太白神信仰在太白山周围有非常深厚的信仰群众基础,才会有太白神信仰文化从产生以来两千多年经久不息的传承历史。此外,道教和佛教文化对太白神信仰的认可和推广,再加上历代朝廷的分封和祭祀,对太白神信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太白神信仰在陕西关中地区成为举足轻重的信仰文化,太白神信仰越来越成当地群众思想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在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中,攀登太白山不仅是领略其自然风光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朝拜太白神的朝圣之旅。我们在本次调研中听太白山附近的人有一种说法,登太白山的次数不能是双数,必须是单数,要么爬一次,要么爬三次。至于这种民间说法的来源和依据无从考证,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地人心目中,攀爬太白山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登山运动,其中还寄托了人们对太白神的种种祈愿和敬仰之情。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碰到了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登山群体,常会看到年岁很大的老人和只有几岁的孩子夹杂在家人之间一起艰难攀登,询问他们登山的目的,很多老人都会告知主要是为了朝山拜神。
太白山有佛寺道观遗址数十个,其中大多数已经因遭破坏而废弃,有部分道观寺院尚在佛道教信众维护管理下正常运转,还有部分遗址正在恢复修建当中。这些道观寺院最早就是当地信众共同捐资修建起来的宗教活动场所,从各个遗址上大量残碑破钟上可以看到有关当地附近信众捐资修庙的文字信息。
\
3、太白山宗教文化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太白山在中国佛道教界的特殊地位和影响,自古以来太白山是众多文人寻道访仙和游览观胜的首选之地,并因此留下了大量的有关太白山宗教文化的诗词歌赋,仅仅唐代就有岑参的《太白胡僧歌》,贾岛的《送宣皎上人游太白》《赠弘泉上人》《送僧归太白山》,林宽《送僧游太白峰》,张蠙《寄太白禅师》,白居易《寄白头陀》,李端《雪夜寻太白道士》,王维的《投道一师兰若宿》等描述太白山宗教文化活动的诗词上百首,这些诗词不仅描写了太白山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在当时太白山宗教文化盛况的一斑,也正是太白山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其深厚的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从而使其成为古代文人钟爱的游览盛景,并因之留下了大量的诗词美文。此后的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大量与太白山宗教文化有关的诗词歌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清代,涉及太白山宗教文化的诗词大概有四百多篇,它们既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白山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太白山的宗教文化不仅在历史上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教化作用,时至今日,太白山丰富的宗教文化历史遗存依然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
(三)太白山宗教文化保护与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从我们这调研的情况来看,太白山曾经是一座宗教文化圣地,目前仍然有大量的宗教文化遗存,从中也能看到太白山宗教文化曾经繁盛的影子,但大量文化遗存因缺乏对其应有的认识和保护,使得太白山宗教文化遗存面临进一步的遗失和破坏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认为太白山宗教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1、对太白山宗教文化认识不到位
目前,有关太白山的建设和宣传将太白山主要定位为自然风景名胜,而忽视了太白山曾经是国内著名的宗教文化盛地这一特点,这种定位既减轻了太白山作为宗教文化名山的分量,同时使其自然风光中蕴含的各种人文因素不能发挥作用而魅力大减。虽然太白山自然风光有其独特之处,但纯粹自然风光对那些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游客缺乏吸引力,因而会失去一部分游客。
此外,纯自然风光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是好奇心,他们来过一次之后回头率较低,而宗教文化旅游能使每次登山旅游变成朝山拜神的身心之旅,游客既欣赏和领略了太白山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能满足朝山拜神的心理需求,这种充满神圣感的旅游过程能使游客身心需求都获得享受和满足,其重复旅率必然高于纯粹的观光旅游。
太白山宗教遗址的体量很大,其分布密度也符合游客边游边歇的生理规律。现在太白山上大量的宗教文化遗址没有恢复,既无法为游客提供生活服务,也不能为游客提供信仰文化服务,如果能够将这些宗教文化遗址逐渐恢复,会使太白山旅游的内涵得到很大程度的丰富。
\


上一篇:东线宗教文化情况调查
下一篇:不到太白山,怎知太白鸟道
热点信息
 
大秦岭:太白山的真面目
诗仙李白 关于太白山的诗句
关于太白山名的由来,你知道多...
《秦岭主峰太白山》 生灵万物...
太白山“移海”传说
登顶太白山,绝不仅仅只是为了高度
眉县太白山宗教文化调查报告 ...
《秦岭主峰太白山》 拔仙台上...
太白山大爷海的净水童子
眉县境内太白庙现状调查
主题活动
 
  • 【珍爱秦岭 保护家园】关爱秦岭...

    横亘于我国中部的秦岭山系,历经数百万年自然选择,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 如今,在秦岭地区发现的哺乳动物达

  • 太白山天下索道停运公告

    由于近期天气变化气温骤降,景区世外桃源以上路面积雪,景区公交车已不能行驶至红桦坪,经研究决定于2019年11月22日起天下索道暂停运

  • 翰墨丹青画 情寄太白山——枣庄...

    11月18日—19日,翰墨丹青画·情寄太白山枣庄·宝鸡书画家走进太白山采风活动成功举办。本次采风活动是枣庄·宝鸡国画艺术交流活动的

  • 持宝鸡市无偿献血光荣卡免费游红...

    即日起,凡持《宝鸡市无偿献血光荣卡》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献血者游览红河谷景区免票。

  • 护林防火倡议书

    火灾无情,防火先行,又到了森林防火季。每年的10月初到次年的5月底是森林火灾高发期,点点火苗可毁整片山林。为了严防火灾发生,确保

  • 张军辉讲党课:弘扬传承杨文洲精...

    为推动太白山旅游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11月13日下午,太白山旅游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军辉在管委会机关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