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白山文化 > 地文生物景观 > 正文

《秦岭主峰太白山》 高山仰止 纪录片文稿
2016-06-21 10:14:00   来源:    点击:

《秦岭主峰太白山》  
     -----五集纪录片文稿
 
第一集   高山仰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关中平原的5月,早已进入初夏,而太白山春天的花朵才刚刚开始绽放。现在,是太白山最美丽季节的开始。
太白山,秦岭山脉的主峰。横卧在陕西省眉县、太白和周至三县的交界处,东西长约61公里,南北宽约39公里,最高点拔仙台海拔3771.2米,比同在陕西省境内的五岳最高峰——华山主峰还要高出1600多米,是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大陆的第一高峰。
高海拔使得拔仙台周边的高山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摄氏度,山势越高,气温越低。因此,拔仙台与山下平均海拔500米的关中平原的温度,至少相差18至20摄氏度。
这样,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六月天,拔仙绝顶插云端”便成为太白山的真实写照。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道,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
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遥望太白山,也留下了“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封开”的诗句。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更是在《宿太白诗》中,简练地形容了太白山的地位:“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征服高山是人类的天性。
这块石碑,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56年,中国第一支国家登山队成立。队伍成立的目的,是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了检验这支队伍的实力,中国登山队把首次登山训练,安排在了秦岭主峰——太白山。
1956年4月25日,由32名队员组成的中国登山队,全体登上了3771.2米的拔仙台,从此拉开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序幕。也正是这次登山,神秘的太白山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四年之后,1960年5月24日,三名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从被称为“不可攀登的死亡路线” ——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
【同期】驴友
我的,我的。
你的啊?好,来。背上。
检查一下。
落云,落云!
超车,超车!
好,收到。
后面的跟上!
现在,准备征服太白山的是落云和他的同伴们。
40岁的落云是一家户外俱乐部的领队和向导,今天,他要带领7名队友,进行一次为期5天的“穿越”,也就是“驴友们”津津乐道的“鳌太穿越”。
“穿越”是指起点与终点不重合、不走回头路的野外探险活动。“鳌太穿越”有多条线路可以选择,其中最经典的一条就是落云等人正在行走的路线:从太白县的塘口村出发,翻越鳌山顶峰后,继续沿山脊向太白山方向行进。在登顶拔仙台之后,经文公庙、上板寺等地下山,最终抵达眉县的汤峪口出山。
鳌山位于太白山以西,古称武功山,又称西太白。是秦岭的第二高峰。海拔3476米,仅比主峰太白山低不到300米。东、西太白山遥遥相望,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40多公里。两座山的主峰共同组成了高耸连绵的鳌太大梁。
“鳌太穿越”被“驴友”们评价为国内徒步穿越的顶级线路,更是众多“驴友”心驰神往的穿越路线。
这是一项高难度的户外运动,即便经过专门的训练,要在六七天之内圆满完成穿越,也并非易事。落云和他的队友们选择的是5天的行程,也就是说,他们平均每天至少要步行20多公里山路,风餐露宿,才能走完120公里全程。
这期间,他们要翻越十几座3000米以上的山峰;大部分时间要行走在高山无人区;在几乎没有道路的情况下,穿越一片片原始森林、巨石阵和高山草甸;要无数次跨越河流、小溪;攀爬数不清的石堆、山崖;每个人还要背负平均重量50斤,包括食品、帐篷、睡袋等在内的各种生活必需品的背包。
对于经常参加户外运动的穿越队员们来说,负重和爬山还相对比较容易对付,更大的难题是要面对复杂的路况、季节性水源以及高山缺氧,而最让落云担心的则是山上极其复杂多变的气候,因为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他和队友们就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时至今日,太白山的绝大多数地方还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岩石,山里几乎没有人烟。但事实上,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对太白山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
成书于3000年前战国时期的《尚书》把太白山称之为“惇物山”,“惇者,物之丰厚也。”意思是上天赐给的取之不尽的宝藏。而在《汉书·地理志》中,太白山叫做“太乙山”,相传是因为太乙真人在这里修成正果而得名。直到1500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太白山”才最后确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历史上,人们以太白山气势岿然,风雨无时,只有在六月盛暑时,行人才能通行,叫做“开山”。而10月份以后,天寒地冻,雾雪塞路,便“封山”了。这个冬季,太白山首次实行全年不封山,即便是大雪纷飞,人们也尽可以上山饱览太白雪景。
在通往拔仙台的狭窄山路两旁,这些巨大的石块随处可见,它们伫立在这里已经亿万年了,无论酷暑严寒、雨雪风霜,它们都默默守候着这片旷野,始终如一。
清晨,太白山又迎来了一批客人。他们正是为了这些嶙峋的怪石而来。
每个新学年的开始,岳大鹏老师都会带领他的学生们来这里上一堂野外实习课。
【同期】岳大鹏
你看我们刚才从这条路上走过来,这么大一块乱石堆,你们想一想,它有可能是什么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岳老师是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作为国内著名的地质学专家,第四纪冰川一直是他的研究重点。而太白山,正是研究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绝佳地点。
据地质资料记载:大约6亿年前,秦岭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后来,海底慢慢上升隆起,逐渐形成山的雏形。距今1亿至7千万年之间,是太白山上升最强烈的时期:渭河谷地相对迅猛下降,而北部渐渐翘起,形成险峻的高山。所以今天的太白山北坡陡峻,南坡相对较为平缓。
大约200万年前,一场强劲的寒流突然降临地球,冰雪伴随着肆虐的寒风,覆盖了半个地球,三分之一的大陆积满了厚厚的冰层,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面临灭顶之灾,第四纪冰川来临了。
那么,这些漫山遍野的乱石堆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当此后持续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气候逐渐变暖,冰川慢慢消融的时候,山体也随之崩解,冰川巨大的搬运能力,可将粒径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块搬走。这些岩石随着冰川的运动而迁移,就好像传送带传送物体一样,从山顶被运到山下。而冰块融化后,剩下的石块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石河。
今天,这些千奇百怪、奇妙绝伦的第四纪冰川所雕刻的地貌风光:石河、石海、角峰、槽谷等等,以及在群峰环绕中连珠状分布的冰川湖泊,都已化为鲜活的标本,更成为太白山的最明显的标志,而太白山也当仁不让地成为研究第四纪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馆。
常年的户外运动,落云练就了超乎常人的强壮体魄、获得了异常丰富的野外生活经验,但是他觉得弥足珍贵的还是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落云已经算不清楚这是他第几次穿越鳌太了。十年来,他每年至少要两次带队走鳌太线,由于天气、季节、线路的不同,每一次穿越,落云都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风光,体验到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落云选择了一块相对平坦的草地作为第一晚的露营地。他曾经多次在这里落脚。在荒无人烟的秦岭大山中寻找一块合适的地方扎营并不太容易,而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越来越成为时尚,这块草地也成了驴友们的固定宿营地。
晚餐简单而又丰富。第一天的晚饭是包饺子,这也是多年来落云带队的一个惯例。因为接下来的几天,由于海拔不断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连鸡蛋都要用高压锅才能煮熟,吃顿热饭菜完全成了一种奢望,只能靠吃干粮来补充体力了。
这个夜晚,静谧而又安详,星光定格在浩瀚的夜空中,仿佛伸手可及。这样的夜晚,属于勇敢的攀登者。
\
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长约1600多公里,南北最窄处仅数十公里,而最宽处就是太白山周围的连绵群山,总体宽度达到近300公里。而通往太白山顶的道路,也有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多条线路可以选择。从北面的眉县汤峪口出发,乘缆车上山,是目前最快捷的一条登山路线,可以在当天抵达大爷海。而其他路线都至少要步行三天以上,需要自带足够的干粮和野外宿营用具。
一下缆车,马超和叶韵秋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这里是海拔3300米的上板寺,非常幸运的是,他们和著名的“板寺云海”相遇了。
云以山为家,山以云为衣。
中外古今,大凡名山,都少不了云海的装扮,而只有披上云雾的衣衫,山才会变得更加妩媚鲜活,更加朦胧神秘。
太白山方圆数百里,山大峰高,谷深林密,在中国中东部大陆众多名山中得天独厚。每逢季节交替,南方的湿暖气流和北方的干冷空气在太白山一带汇聚、交锋,这一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太白山一年之中,尤其是春秋两季,云海奇观频繁出现。全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太白山都处在云飞雾漫之中。
\
按气象学分类,6000米以上云层称之为高云;2500米到6000米之间,叫做中云;而低于2500米的是低云。
这块横在空中的巨石,叫做“拜仙台”,相传1000年前,宋代文豪苏东坡曾在这里拜仙祈雨。站在上面,既可以抬头放眼天空中的高云,又可以置身于中云之中,还可以俯视脚下的低云。一日之内,三种不同的云海,一览无余。
有人说黄山的云海婀娜多姿、奇绝天下;峨眉山的云海如梦似幻、仿若仙境;那么海拔更高、气象条件更为复杂的太白山云海,则是更加雄浑刚劲、大气磅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小马和小叶终于登上了海拔3511米的“天圆地方”。沿着这条山脊,一直向东延伸,连接淮河,就构成了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有人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在这块石碑下洒一滴水,它的一半会流入黄河,而另一半则会流入长江。
“一脚踏南北,江河自分流”。
正是因为高耸巍峨的秦岭,用它庞大而绵长的身躯,阻挡住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流南下,这才有了南雨北雪、南船北马以及南方的阴柔与北方的豪放等人文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
而仅就太白山本身来说,无论是自然条件、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生活习俗,山南山北也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站在“天圆地方”,天似圆盖,举手可攀;地若方毯,一望无垠。往下看,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往前行,崎岖的山路通往更加遥远的主峰——拔仙台。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落叶松针纷纷飘落,一地金黄的时节,张健独自走在前往拔仙台的路上。选择这个季节登山,是因为这个时候,天最蓝,空气最纯净。而一个人行走,是为了更深切地体味这座大山。
身为地道的陕西人,画秦岭,画太白山,是张健多年来的一个愿望。一年前,他与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吴克敬先生偶然谈起这个心愿,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随即商议决定,用五年的时间,共同创作一幅关于秦岭的大型山水长卷,张健作画,吴克敬题诗。
\
    【同期】
张健:太白山也比较难画,它要表现它的那个大的感觉,那种气势,啊……
吴克敬:对画好这个太白山,我觉得要从历史的根源上找一找。大诗人王维他当时是住在辋川,从王维的诗里面,从王维的画里面再能吸取一些营养。
两年前,张健历时三个多月创作的12米巨幅国画《白鹿原》展出后,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海内外媒体纷纷采访报道。这一成功更加坚定了他画好秦岭,画好太白山的信心。
【同期】
吴克敬、张健:“太白奇峰伟哉!横亘中央,分割南北。峻岭巍峨,直刺穹青。怪石嶙峋,悬崖青嶂……”
从小生长在太白山脚下,年轻时曾在山上伐木的吴克敬,对太白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满了热爱和眷恋,他把这份浓烈的感情,融化在了他的诗句里。
“天然、民族、父亲山;自然、中华、龙脊梁。”
吴克敬和张健认为这就是他们将来作品的主题,他们合作的画中,一定会体现出这种精神,抒发出这样的情怀。
再有100米,就是太白山的最高点拔仙台。3771.2米,这是落云熟得不能再熟的一个数字。把这个数字踩在脚下,落云已经做到超过20次了,可这一次,他还是觉得心跳得很快。
\
【同期】
落云:我们经历了五天的穿越,经历了第一天的大雨,第二天的大风,第三天的大雾。我们现在平安抵达这里,太白山的拔仙台。剩下来的时间呢,我准备让大家自由地奔向拔仙台,完成我们最后的行程,好不好?
好!
那我们冲顶吧!
拔仙台,落云户外的来啦!
加油!还有几米……
十多年来,落云在这里看过日出、等过夕阳;经历过烈日的暴晒、也见到过雨后的彩虹;他曾经仰望星空,也曾经俯瞰云海,因为每一次登顶,都会给他带来决然不同的感受,而每一次登顶,都会给他带来一个崭新的太白山。
事实上,落云和他的伙伴们感受到的,绝不只是大自然的瑰丽和壮美,因为太白山,还是一座底蕴丰富、积淀厚重的历史之山,文化之山,更是一座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上一篇:太白山,“伟”乎高哉,家乡之名山!
下一篇:《秦岭主峰太白山》 拔仙台上 纪录片文稿
热点信息
 
大秦岭:太白山的真面目
诗仙李白 关于太白山的诗句
关于太白山名的由来,你知道多...
《秦岭主峰太白山》 生灵万物...
太白山“移海”传说
登顶太白山,绝不仅仅只是为了高度
眉县太白山宗教文化调查报告 ...
《秦岭主峰太白山》 拔仙台上...
太白山大爷海的净水童子
眉县境内太白庙现状调查
主题活动
 
  • 【珍爱秦岭 保护家园】关爱秦岭...

    横亘于我国中部的秦岭山系,历经数百万年自然选择,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 如今,在秦岭地区发现的哺乳动物达

  • 太白山天下索道停运公告

    由于近期天气变化气温骤降,景区世外桃源以上路面积雪,景区公交车已不能行驶至红桦坪,经研究决定于2019年11月22日起天下索道暂停运

  • 翰墨丹青画 情寄太白山——枣庄...

    11月18日—19日,翰墨丹青画·情寄太白山枣庄·宝鸡书画家走进太白山采风活动成功举办。本次采风活动是枣庄·宝鸡国画艺术交流活动的

  • 持宝鸡市无偿献血光荣卡免费游红...

    即日起,凡持《宝鸡市无偿献血光荣卡》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献血者游览红河谷景区免票。

  • 护林防火倡议书

    火灾无情,防火先行,又到了森林防火季。每年的10月初到次年的5月底是森林火灾高发期,点点火苗可毁整片山林。为了严防火灾发生,确保

  • 张军辉讲党课:弘扬传承杨文洲精...

    为推动太白山旅游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11月13日下午,太白山旅游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军辉在管委会机关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