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宗教文化——道佛儒
在种类繁多的太白山文化中,宗教文化,是其最出类拔萃的文化。
太白山是世界唯一一座儒、道、佛三教合一、和谐共存的文化名山,其中又以道教最为著名。
太白山道教历史悠久,被称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一洞天,历来是各派游探之处。主峰八仙台下,脉分四麓,各方有小径会登绝顶,道教宫观庙宇分布于道路两旁。南麓有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药王池、南天门、白杨台、将军庙等;西麓有将军石、七圣宫、老庙、灵光台、月亮坪、太白庙、钓鱼台等;北麓有三官殿、大爷海、文公庙、南院宫、斗姆宫等;东麓有小文公庙、松华坪、玉皇顶、接官亭、神仙洞、金仙洞、金锁关等,全山共有道教庙宇一百零八处。其中尤以“拔仙台”最为著名。
太白绝顶拔仙台是以道观命名的。传说当年武王讨纣后姜子牙在此封神点仙,共封365座尊神,几乎涵盖了中国神仙界所有神灵,姜子牙也成为太白主神。
相传中国五岳是在汉成帝时期所封,当时五岳中之所以没有太白山,是因为其去天三百尺的高度早已不能与一般山岳同日而语,而是一座人神共仰的仙山。由此可见太白山在当时的地位之高。
唐代时期,因太白山位于京畿近郊,虔诚的道教徒便入山修道。李浑、孙思邈等名家长期入驻太白山中。唐玄宗又封太白山神为神应公,一时上山求雨之风盛行,有“神湫灵泽”传于后世。
看过金庸《射雕英雄传》的人对王重阳这位道教英雄角色应该都不陌生。金代,陕西人王重阳创立道教全真教。元代时期,全真教已居道教统治地位。全真教的全盛使太白山道教文化更加兴盛,当时太白山域内较大的庙群有远门口、楼观庵、钟吕坪、汤峪口等。其中远山门是登太白山朝拜的主要通道。
与道教一样,佛教在太白山的发展史也源远流长。佛教自汉朝从印度传入中国,隋唐时期进入鼎盛。而太白山作为京城近郊名山,也吸引了大批僧众贤士。北宋时期太白山有三座规模庞大的佛寺文明全国,其中黑水河畔的仙游寺苏轼还曾两次前往,留诗多首。
儒教大师韩愈曾多次登临太白山,并在其间隐居数年。文公庙就是后来人们为他所建的庙宇,共一直供奉至今,成为太白山儒教的代表。
正所谓自古名山多道僧,太白山所形成的这种“道、佛、儒”同山而居,同庙供养、同室参禅、互为交融、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色,充分反映了太白山悠久绵延的历史和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老庄哲学与佛家思想的深邃博大,一如太白山之大气质。这种千秋万代所形成的文化积淀,是非常难能可贵并应充分传承、发扬光大的。
后世学者在研究太白山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佛教名寺法门寺与太白之巅拔仙台在同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它们与太白山下的凤泉宫、山上的下坂寺、大小文公庙、大爷海等连接起来,竟然是个北斗七星的形状。这些精妙的格局排布,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这座传承古今的仙山,究竟还有多少解不开的谜?
这些谜,引领着后人,孜孜不倦的祈求。朝山也是在太白神文化的感召下,千年不断的民间活动。从年初到年底,近则周边的宝鸡、西安、汉中,远则有来自甘、川、豫等地的民众,不远千里前来朝山。据统计,太白山大大小小的古庙会每年多达50余个,年年万人来朝。虔诚的信徒们相信这座丰泰之山,敬仰这座不朽之山。
|